文/韓進林
赤城山,距今四川遂寧市蓬溪縣城約一公里左右,。一條清澈溪澗,,劃開了城與山的區(qū)別。
文獻記載,,明清時期,,川蜀的馬車稀罕昂貴,故以牛車取代,。赤城山民多以養(yǎng)牛為生,,并在一處名叫前巷子的地方建有一片寬厰齊全的牛棚,,既作為牛市交易的固定之所,,又供往來蓬溪的牛車及行人歇腳喂牛所用,。不用說,牛乃蓬溪山民之寶也,。
李時珍到赤城山治牛,,并非他的本意,而是赤城山的牛倌專程上門請他出診,。這事說起來還挺有趣,。
一、樸消水化牛死胎
話說當年李時珍師徒,,挑著二十七年心血汗水凝成的《本草綱目》手稿,,在兒子李建中的蓬溪縣衙,一住就是大半年,。這期間,,李時珍依據(jù)兒子“敘醫(yī)避忌諱、考正勿犯禁,、述藥留余地,、刊刻先造勢”的建議,每天很少出門,,對《本草綱目》進行錦上添花般的修改,。
距蓬溪縣衙不遠處的南大街,有一家生藥鋪,,藥鋪老板也姓李,,李時珍一來二去地與李老板成了無話不談的熟人。每天傍晚前后,,伏案一天的李時珍,,差不多就要先活動活動筋骨,再到李老板的生藥鋪與其閑聊,,談些醫(yī)道藥道生意道上的話題,。
這天傍晚,生藥店李老板進了些生藥材到家,,正在逐項逐項地邊清點邊上柜,,碰巧李時珍散步至此。以考證藥材為己任的李時珍,,見了藥材當然是愛不釋手,,抓抓這,看看那,,還偶爾聞一聞,,舔一舔。
李老板進回的藥材,,不少是重劑,。何謂重劑,?就是金石類的藥材。如,,石膏,、滑石、代赭石,、黑礬,、綠礬、皂礬,、樸消(硝,。古代以“消”代“硝”)等等。
帶著欣賞的眼光,,李時珍邊看邊贊不絕口:“不錯,,不錯,貨真品優(yōu),。本家,,但凡到你這店抓藥,那可是藥到病除呀,!”
李老板似乎有意考考李時珍,,抓了把黑礬揚了揚說道:“本家太醫(yī),這黑礬可真的貴呀,!賣家說是道地烏斯藏,、西寧衛(wèi)的東西。咱對這東西是外行,,不知真假,。可是貨到地頭止,,你要好貨,,他只有這玩意。熬膏子又非用不可,。你看看,,是不是烏斯藏(今西藏)西寧衛(wèi)(今青海省)的東西,?”
李時珍笑了笑,,抓起一把黑礬,使勁地捏了幾捏,,放下后看了看手心說:“其實呀本家,,時珍對重劑考究甚寡。不過記得南北朝炙藥先賢雷敩說過,吐蕃(今西藏)黑礬,,精貴稀罕,。其礬沾手無黑漬也。眼下黑礬沾手即黑,,當是晉域(今山西?。╆柸锪??!?/p>
“何以見得是晉域陽泉之物?”
“宋代《金石諸藥考》載,,陽泉黑礬僅次吐蕃,。晶瑩剔透,黑漬沾手,,即拍可凈,。其他黑礬,黑漬沾手,,洗之難凈,。”
李時珍邊說邊舉起雙手:“本家請看,,拍抖幾下,,手心黑漬掉之干凈,當是陽泉之物無異,?!?/p>
李老板眉開眼笑:“本家真無愧太醫(yī)之謂,見多識廣,,令某欽佩之至,。你看,這消(硝)貨如何,?”
抓起藥材筐中的一精致布袋,,李老板三下五除二地解開繩扣,露出大半袋粉末伸至李時珍面前,。
李時珍用手指蘸了些許粉末,,在舌尖上舔了舔立馬言道:“好東西,好東西呀,!這是川蜀的道地樸消(硝)上上品也,!”
“本家,可有說詞,?”
“消(硝)名樸,,也稱芒。世有三品,,生西蜀者俗呼川消(硝),,最勝,。生河東者,俗呼鹽消(硝)次之,。生河北,、青(州)、齊(魯)者,,俗呼土消(硝),。土消(硝)皆生于廳鹵之地,猶有沙土猥雜,,其色黃白,。故《名醫(yī)別錄》云:樸消(硝)黃者傷人,赤者殺人,?!?/p>
李時珍說完又抓了把消(硝)看了看又繼續(xù)說道:“樸消(硝)味辛,除寒熱邪氣,,逐五臟積聚,、結(jié)固留癖,能化七十二種石,。此物上上品,,見水即消,又能消化諸物,。故謂之消,。上品樸消(硝)生益州(今成都市)山谷,有咸水之陽,,采無時,,色青白者佳也。此物白瑩色青,,沾水即化,,最勝者之物也?!?/p>
就在李時珍與李老板聊得熱乎時,,后院傳來一陣女童哭聲。不一會,,李家的管事急風燥火地趕到店堂,,大聲嚷嚷:“東家,東家,,你快去勸勸你的寶貝孫女吧,!她的白雪公主死啦,她哭喊不休,也不想活,?!?/p>
待李老板一番細問,才得知七歲孫女喂養(yǎng)的一只純白之貓,,因下崽時不慎,,四只胎崽只下了二只,余下的胎崽死在腹中,。被孫女稱作白雪公主的母貓,,大概是疼痛所至東挪西滾,亂伸亂扭,,不一會也嗚呼而去,。這下可好,,寶貝孫女哭得死去活來地要尋死伴貓,。
李老板四個兒子生了七個孫子,孫女僅一個,。全家人視若貓眼之珠,,捧著怕摔了,含著怕化了,,百事都順著她,。這下子咋辦?貓死了再養(yǎng)一只,,可孫女不可有三長兩短呀,!
李老板“忽”地丟下手中的藥材,眼瞪臉青地往后院跑,。跟著李老板到后院的李時珍,,看了看廊榭地下死貓的眼瞼,高聲說道:“這貓是假死,,把腹中的死胎打下來,,興許還能活過來?!?/p>
正在勸說孫女的李老板一聽,,立馬問道:“李太醫(yī),真的,,真的能活,?那死胎咋辦?”
“你不是剛進回了樸消(硝)嗎,?”李時珍放下手中的“白雪公主”侃侃而談,,“元朝醫(yī)家曾世榮《活幼心書》卷下[信效方]載,贛中豐城曾尉有貓孕五子,一子已生,,四子死腹中,,用消(硝)水灌之即下。是真是假不可妄猜,。不過,,試試何妨?,!”
李老板連聲叫好:“要得,,要得,快給貓灌消(硝)水,?!?/p>
用筷子撬開貓嘴,大半碗消(硝)水灌下,,半根香時間,,那“死”貓竟然淌出烏黑烏黑之物漬。不一會肚子空癟癟的“死貓”動彈了幾下,,發(fā)出了微弱的“咪咪”聲,。
李老板的孫女,瞬間哭聲換成了笑聲,,伸手就將臟兮兮的貓娃子抱在懷里,。
幾天后的中午,李時珍正在聚精會神地看《本草綱目》,,衙役來報:“太爺,,外面來了好幾位赤城山的山民,說是請你出診,,給他們看牛,。其中有一位是南大街藥鋪的老板,他說與你是熟人,?!?/p>
李時珍有些詫異:“到赤城山看牛?老朽啥時候成了畜醫(yī)(獸醫(yī)),?”
雖有疑惑,,可李時珍仍然跟著衙役來到大門前。門口四人見了李時珍“撲通”一齊跪之于地,,異口同聲:“李太醫(yī),,快去救救我們的牛吧!”
有些莫名其妙的李時珍,,一邊將四人扶起,,一邊問藥店李老板:“本家,,你們這唱的是哪一曲呀!你看看,,我也不是獸醫(yī)畜郎中,,咋去治牛哩?弄得老朽是半夜吃細(鄂東方言:小的意思)魚,,不知頭尾,。”
李老板連連揖手直說對不起,。接著簡明扼要地告訴李時珍,,那三人是親兄弟,其中的老二是他小兒子的岳丈,。三兄弟合伙養(yǎng)了一公一母兩條大黃牛,。母牛懷孕,三家高興得不得了,。昨天下午大黃牛分娩,,不知何故,生了半天就是出不來,,按照土辦法,,三兄弟找了些人幫忙,,不僅牛崽沒生下,,反倒死在腹中,現(xiàn)在連母牛也氣息奄奄躺在地下等死,。三兄弟急不可耐,,找到李老板,求他想辦法,。
一籌莫展的李老板,,猛然記起幾天前李時珍用消(硝)水打下孫女寵物貓的死胎。不過貓?zhí)ヅc牛胎懸殊太大,,能不能行,,渾然不知。死馬當著活馬醫(yī)吧,。不管有效無效,,不試當然不知道。于是三兄弟追著李老板來縣衙請李時珍到赤城山走一趟,。
實話實說,,此時此刻,李時珍心里也是忐忑不安,。去吧,,沒把握,,不去吧,又對不住這三兄弟和李老板的期待信賴,。既然有人找上門來,,他若不去,倒不是膽怯,,而是沒有盡到責任,。去,責任至上,,盡力而為,。
到了赤城山三兄弟的家里,那頭經(jīng)過十來個時辰折磨的母牛,,已是氣衰力竭,,除了尾巴偶爾一翹一翹,眼珠偶爾一轉(zhuǎn)一轉(zhuǎn)之外,,再無生還跡象,。
李時珍按了按牛腹中高聳的死胎后,立馬決定,,將李老板帶來的一斤多樸消(硝)分作三等份,,先喂了一份??衫罾习逭J為死牛胎太大,,分量少了起不了作用,干脆用大劑量猛攻效快,。
李時珍搖了搖頭,,娓娓道來:“本家說的是有道理??墒悄闶韬隽?,消(硝)能化七十二種石,倘若將一斤多消(硝)全部喂下,,死胎是消亡得快多了,。可是消骨化尸得太快,,母牛如何吃得消,?時珍擔心,若那樣死胎打下了,,母牛也未必活得成,,那豈不是前功盡棄?”
于是,,李時珍每間隔半個時辰給母牛喂一次消(硝)水,。第三次消(硝)水喂下后,,李時珍讓三兄弟將自采的黨參、玄參,、黃茋,、石斛拌兩只老母雞煨成的湯冷卻后,給母牛喂下去,。
到了關門戌時(晚上七至九點),,躺在地下六七個時辰的黃母牛,居然顫顫巍巍地站了起來,。
三兄弟一家,,高興得手舞足蹈,圍著李時珍又笑又叫:李太醫(yī),,你真是神醫(yī)呀,,神醫(yī)!
三兄弟興奮不已地一咋呼,,把左鄰右舍都給撩到家里看稀奇,。縣太爺?shù)母赣H李時珍李太醫(yī),,到赤城山救活胎死腹中黃母牛的消息,,第二天似長了翅膀到處傳開。
白露節(jié)過后,,暑氣漸無,。李時珍與弟子龐顯便隔三岔五地到赤城山前巷子轉(zhuǎn)悠轉(zhuǎn)悠。因《本草綱目》正修改到“獸”部前后,,與牛倌牛販子們多接觸,,興許有新的收獲。這三番五次地見面,,李時珍與牛倌們都成了好朋友。那些牛倌牛販子見李時珍沒有絲毫縣太爺父親的架子,,人又和藹可親,,便無話不談。從人的生病到治病,,到豬牛羊的生病治病,,再到人畜治病的區(qū)別。從雞生雙黃蛋,,到牛下雙胞胎,。從雌豬為啥要閹割,到雌牛為啥不閹割等五花八門的話題皆聊過,。
牛倌中有位姓朱的老頭,,人稱朱百曉(曉:鄂東方言,,知道的意思)是赤城山五十歲以上人群中,唯一上過塾學堂,,讀過四書五經(jīng)的人,。在眾多的牛倌中數(shù)他最全知百曉,當?shù)厝朔Q他,,天曉得一半,,地四方熟知三方。只要他與李時珍搭上話茬,,人們都一擁而至,,張嘴結(jié)舌般聽他倆聊天。
這天下午,,有十幾天沒有去前巷子的李時珍同弟子龐顯,,專程來拿委托牛倌收集的牛鼻桊(一種帶叉型栓牛鼻子的木棍可以作藥用)。朱百曉眉開眼笑地迎上去給李時珍鞠躬:“呀,,太醫(yī)大人,,好多天沒有見到你。真的想你呀,!”
李時珍以笑相還:“與朱老弟交談,,長見識。今天老弟又有何高見,,請示下,。”
“喲,,哪里,,哪里!聽李太醫(yī)釋疑解惑那才是真正的享受長見識,?!敝彀贂該u著手一本正經(jīng)地說道,“那天,,朱某請教,,為啥公雞打鳴不下蛋,而母雞下蛋方打鳴,,是咋回事,。太醫(yī)示下說,公雞屬陽,,陽為天,。所以,公雞一打鳴,,天就要亮了,。母雞屬陰,,陰為地,地生萬物,,所以,,母雞打鳴,必有蛋著地,。哎呀,,這話真是天衣無縫,且合情合理又合意,,真是絕配絕配,!”
李時珍莞爾一笑:“朱老弟,那不是時珍有什么絕配,。那是古人說的,,古書載的,老朽不過鸚鵡學舌而已,?!?/p>
“謙虛、謙虛,。今天朱某要討教的話題,,仍然是說畜牲之事。咱巴蜀有方言說,,牛馬不共欄,。老人開口閉口都這樣說,可細問他們牛馬為啥會不共欄,?沒人說得出個子丑寅卯來,。”
李時珍嗅了嗅手中的黃木荊條牛鼻桊,,沖著眼前一群老少爺們說:“三個臭皮匠,,頂個諸葛亮。你們說說為啥牛馬不共欄,?”
人群中立馬有人響應,。一位穿紅夾袍的大頭漢子舉手說道:“牛吃長草粗料,馬吃短草精料,,如黃豆、麥麩,。古人擔心牛馬共欄,,害怕牛看見了馬的吃貨會扯皮與馬攀比,,甚至打架搶食,?!?/p>
有人拍手叫好,有人高聲喝彩:“大頭哥說得在理,!”
“咱說牛馬不共欄的理,,是牛臟兮兮,邋遢遢,,與干干凈凈,,利利爽爽的馬同居一室,會近朱者赤,,近墨者黑,,引發(fā)馬的墮性?!?/p>
人群中一位年輕的高個子牛倌搶過話頭,,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
朱百曉揮了揮手中的絹扇:“你們說的都在理,??啥际切\理、軟理,。下面聽聽李太醫(yī)的深理,、奧理好不好?”
人群中立刻響起一片掌聲,。
李時珍將手中的牛桊頭丟給龐顯,,手快腳利地從大棚栓槽上解下頭黃牛崽,用棍子點了點牛崽前蹄,?!耙f牛馬為啥不共欄,得先從牛蹄說起,。大伙兒看,,牛在畜屬土,在卦屬坤,。土緩而和,,其性順也。遠古的先哲石刻上記載,,乾陽為馬,,坤陰為牛。故馬蹄圓,,牛蹄圻,。還有,馬病則臥,陰勝也,。牛病則立,,陽勝也。馬起先前足,,臥先后足,,從陽也。而牛哩,,起立先起后足,,臥則先曲前足,從陰也,。故獨以乾健坤順為說,。一匹性剛之畜與一頭性順之畜住在同一處地方,和順之牛還不被好勝之馬欺負死,?所以,,牛馬則不能共欄。只是這巷子只有牛沒有馬,。不然的話,,你們可看看馬蹄是不是圓的?!?/p>
“有,,有?!比巳褐幸晃话珎€子說道,,“有馬有馬。前天,,咱的一位畜市朋友要到遂寧辦事,,將馬交咱寄養(yǎng)幾天。咱不敢牽到集市,,圈在家里喂麩皮,。咱去牽過來,讓大伙長長見識,?!?/p>
不一會矮個子牽來一匹紅鬃馬。大伙兒爭先恐后往下蹲,,看著馬蹄不眨眼,。
“呀,馬蹄真是圓的,!”
“來,,讓馬躺下,看是不是先曲后足,?!?/p>
“對,對,,再讓馬起身,,看先起前足還是后足?!?/p>
“哎呀,,還真讓李太醫(yī)說神了,眼見為實,。牛的蹄咱不用看,,習以為常……”
人們七嘴八舌說過后,,都向李時珍投去欽佩的目光,。
“等等,李太醫(yī),,你說馬蹄是圓的,,一看便知??赡阏f,,牛蹄圻,這‘圻’是啥意思,?咱笨不明白,,不知大伙明白不?”
“不明白,,不明白,。請李太醫(yī)講明白?!?/p>
“好,,好,老朽再多啰嗦幾句,?!崩顣r珍用手中的棍子指著遠處的牛說道,“《說文解字》釋‘圻’曰:邊際,,也指天子直轄之地,,京都是也。為啥稱‘圻’是京都之地呢,?那是因為,,大凡有牛,且牛多的地方,農(nóng)耕發(fā)達,,糧豐食盈,,國富民殷。而大凡有馬多馬的地方,,農(nóng)耕蕭條,,刀兵相見,人們好勝爭強,??墒菦]有馬呀,也被人欺負,。故而,,遠古先哲將馬蹄形圓的本意是企望爭斗為止,,安穩(wěn)為上,。對馬是敬畏有加,,這大概也與馬吃細料,,牛食粗草有關聯(lián),?!?/p>
在一旁一直沒說話的朱百曉,,此時此刻激動不已,。他一邊扯住李時珍的手,,一邊從懷里摸出幾頁薄薄皺皺的書來,。書頁上刻著四個字:造化權輿。
朱百曉說:“李太醫(yī),,咱師父活了110歲,。去世前,將這幾頁紙書交給了咱,。上面除了這四個字,,全是歪歪斜斜的刻畫。太醫(yī)剛說的,,牛呀,,馬呀,包括圓蹄,、方蹄,,這上面都有??稍巯肫屏四X殼也不知啥意思,。你一講呀,就開竅明白了,。這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起始因由,。真是聽君一席話,,勝讀十年書?!?/p>
李時珍看著“造化權輿”四個字,,也興奮異常。他告訴朱百曉,,他的老師顧問曾與他講過,,遠古時期,天地初始,,萬物降臨皆有因由。先哲們將萬物的起始及狀態(tài)刻在巖壁上,。經(jīng)上上古,、上古、近古的不斷傳承,,留下了寶貴的原始狀態(tài),。老師說,他聽他的老師講過,,后世人將遠古祖先的壁刻拓印成書,,但他也不知這書叫什么。你這幾頁寶貝,,算是解開了老朽二十余年的謎團,。謝謝,謝謝,,太感謝了,!”
在后來的《本草綱目》修改中,李時珍表述牛,、馬,、騾、驢,、駝等動物起始現(xiàn)象時,,凡注明“遠古巖圖載(曰)”,修正為《造化權輿》載(曰)”,。他也多次與兒子李建中交談時表示,,赤城山治牛之行,他受益匪淺,,收獲多多,。
二、人乳汁除牛肚蛇
蓬溪赤城山牛市,,每月初五最熱鬧,。按《造化權輿》載,,天開混沌時,萬物降臨的順序為:一雞,、三犬,、三豬、四羊,、五牛,、六馬、七人,、八谷(粟),、九兵、十賊,。故此,,初五為牛市大集。遂寧,、南充,、西充、武勝,、射洪,、合州等毗鄰的牛倌、牛販子都會提前趕至赤城山交易,。
赤城的牛市交易五花八門,,有耕牛與腳力(拉車的牛)牛惠換,,有牯牛與雌牛調(diào)配,,也有專門挑選牛犢(牛崽)喂養(yǎng),還有殘牛,、病牛待宰交易,,也有請牛倌給牛估膘作價的。
李時珍很想看看初五牛市大集的熱鬧,,于八月初五與弟子龐顯起了個大早,,趕到前巷子牛市時,天才放亮,。而此時的牛市,,旮旮旯旯都有牛,寸寸隙隙都見人,。
順著牛市交易圈片,,李時珍師徒逐一欣賞。走到耕牛與腳力牛交易的地方,,李時珍被一頭高大膘壯,,背脊上的一撮白毛向后倒順而長的黃牯牛吸引住了,。從那骨架高大的形態(tài)上看,這頭黃牯牛顯然是近期塌過膘的,。再看那眼窩深陷,,雙目無神的樣子,當是一頭犯有毛病的牛,。
牛的主人彪悍精干,,約莫四十左右的樣子。瞥見李時珍目不斜視地看著他的牛,,便立馬湊了上來,,低聲說道:“官人是相中了這頭牛?”(官人:乃牛馬市交易場合對牛(馬)倌的尊稱),。
李時珍從他不熟悉自己判斷,,此人不是當?shù)厝恕1憔推孪麦H問了句:“是惠換還是調(diào)配,?”
“賣,也行,?!?/p>
“那可得賤賣喲!”
“咋能賤賣,?這一身的膘,,肯定得惠價交易?!?/p>
“你這牛叫新近掉膘,,實話實說,這牛有毛病,?!?/p>
那漢子聽李時珍這么一說,臉上立馬泛紅,,貼近李時珍的耳朵:“官人真謂火眼金睛,。”
“老朽不是官人,,是斷診把脈的郎中,。”
李時珍說完,,將那漢子扯到一處無人之地,,竹筒倒黃豆般地告訴他,他叫李時珍,,荊楚郎中,,已修撰成《本草綱目》,。依據(jù)東漢醫(yī)圣張仲景的記載,凡毛發(fā)白,,向后倒順而長者,,曰啖蛇牛也。為什么叫啖蛇牛,?是蛇從牛鼻孔鉆入,,存活于牛的肚中,吸食牛肚中營養(yǎng)乃至血,。但凡啖蛇牛,,一年半載長成獨肝。獨肝為劇毒之王,。牛死后,,其肉含大毒人食之必死無疑……
那漢子不等李時珍說完,立馬垂頭喪氣,,不斷地往頭上擂拳頭,。他告訴李時珍,這牛是他半年前從這赤城牛市上買的,。當時牛膘肥體壯,,拉車快如風。不曾想,,二十幾天前,,牛無精打采,疲塌無力,,且掉膘得很,。故此,想借初五大市將其處理掉,。
李時珍搖了搖頭:“你的牛已掉膘,,牛官人眼睛厲害得很。他們雖說不出所有原,,但絕不會有人給你張羅的,。”
“那啖蛇牛,,就沒有辦法醫(yī)治,?”
“治法倒是有,可從未見過治之記載,。按醫(yī)圣張仲景的記載,,人乳可解其毒?!?/p>
“嗬,,李太醫(yī)可否以人乳治之,?”
李時珍沉思了一會,說:“可以試試,。但老朽沒有任何把握是否有效,。倘若無效,你可有說辭,?”
那漢子想都沒想,,立馬答道:“但凡無效,與太醫(yī)何干,?空口無憑,,可立據(jù)為證?!?/p>
李時珍便去找來牛市里正(負責牛市管理的官方負責人),,將那漢子引薦一番,告知他與漢子商定的試治之法,。
牛市里正當然高興,,縣太爺?shù)母赣H在這治牛,給他的牛市無疑添光增彩,。便在牛市午后,,人群漸散之時,公開了李時珍要結(jié)合州楊牛倌治牛的消息,。不少剛退市的人聞知李太醫(yī)要用人乳治啖蛇牛,便重新涌入牛市,。
李時珍牽著那頭白毛倒順長的黃牯牛,,言簡意賅地說明了牛的起病原因和醫(yī)圣張仲景的人乳可解啖蛇牛毒的記載。且再三強調(diào),,上述所言,,是前賢的醫(yī)著記載,他已收入了《本草綱目》,。這次,,經(jīng)牛主人同意,只講醫(yī)治過程,,不保醫(yī)治效果,。
依據(jù)事先的安排,李時珍先后分三次給那牛灌下了人乳,、綠豆,、姜汁、人乳,。約半個時辰,,那頭黃牯牛開始躁動不安,,長尾巴刷刷地直往肚皮上掃,還不時張開嘴欲吐作嘔,,屁股顛來倒去要找地方擂幾擂,。拴在槽頭上的鼻繩子一緊一繃,最后鼻桊頭扯出了血,,猛地脫開,,樸樸顛顛一頭栽進河中。
躺在河水中,,黃牯牛翻來滾去,,響屁不斷,折騰了半炷香時間,。牛主人漢子下水親自給它重新系上牛桊牽上岸來,,有人驚呼:牛屁眼里吊著個紅繩子!
扯出來一看,,哪里是什么紅繩子呀,,是一條尺把長,手指粗的死赤蛇,。
人們歡呼雀躍,,“李太醫(yī)、李郎中,,李神醫(yī)”的叫喊聲彼此起伏,。
后世文人,將李時珍蓬溪赤城山治牛的經(jīng)過編成故事,,廣為流傳,。并附有順口溜,稱贊他虛懷若谷,,不恥下問,,尊其所聞,行其所知的品行和雕星琢月,,種德耕仁,,內(nèi)外相應,言行相稱的節(jié)操,。
順口溜曰:
本草祉人寰,,綱目隨時珍。
博學文不窮,,篤行人不倦,。
勤鉆心機巧,細究學問深。
一書傳中外,,雙肩托藥山,。
千古留真諦,萬世拜崇丘,。
【特注】
①此故事為湖北著名民間文學講述人,,浠水縣丁司垱鎮(zhèn)里店村王細乃,83歲時的口述整理而成,。王細乃講,,他曾經(jīng)讀過,明末清初蘄州士人編撰的《嫻章續(xù)余》之書,。其書記載過上述故事,。
②文中凡括號內(nèi)容為筆者所加。